2007年2月24日 星期六

治理北京大氣污染何時不再靠老天爺

治理北京大氣污染何時不再靠老天爺
本報記者 李艷 李禾

昨天一場大霧籠罩了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發布的空氣質量日報顯示,這場大霧使北京空氣質量由輕微污染上升至中度污染。由于沒有大風,空氣中的污染物無法被刮走。可見,北京的大氣環境治理還是靠老天爺。

  “機動車尾氣是北京最主要的污染來源之一”,中國環境科學院大氣研究所所長、城市與區域環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柴發合說,汽車尾氣污染“久治不愈”、日益嚴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截至2006年3月底,北京汽車擁有量為262萬輛,居全國之首。預計到2008年,機動車保有量將達到350萬輛。在整個大氣污染中,汽車尾氣排放就占到60%—70%。“機動車數量增長這么快,機動車保有量這么大,即便是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治理大氣污染,終究敵不過機動車尾氣‘聚少成多’啊!這不僅是北京的問題,也是全國的問題。”柴發合憂心忡忡地說。

  其實,目前我國城市機動車輛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并不算多,但機動車排放污染卻比國外嚴重許多。能源基金會北京辦事處交通項目助理主管龔慧明告訴記者,這種情況是由油品質量、路況優劣以及交通管理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他首先強調的是油品問題,“現在,歐洲國家的汽油中硫含量為30ppm,柴油中硫含量嚴格控制在50ppm,北京的汽油中硫含量為150ppm,柴油硫含量為2000ppm,二者不在一個層次上,更何況北京的油品質量已經高于全國其他城市。”

  北京的交通擁堵也是造成尾氣污染進一步惡化的重要原因。柴發合說:“我們都知道,機動車處于待速狀態的時候,它所排放的污染物是最多的,遠遠超過行使狀態。但由于北京的道路規劃、管理等多方面問題造成的交通擁堵,使大部分的機動車都‘跑不起來’,這就進一步加劇了機動車尾氣污染狀況。”

  龔慧明無奈地說:“這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油品、交通管理、道路狀況都是汽車尾氣污染的重要輔助成因,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環保局、發改委、城市規劃局等要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專家對我國控制機動車污染配套設施的建設提出的要求歸結為“四管齊下”:一是提高新車的性能,完善在用車檢查和維護制度,從新車和在用車兩個層面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量;二是不斷提高油品質量,減少汽車油耗;三是針對交通路網規劃、交通管理體系、城市發展戰略等涉及汽車運行狀況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改進辦法,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為汽車使用創造好的外部環境;四是利用減少汽車污染的激勵政策以及其他經濟手段,引導汽車制造企業和消費者控制汽車污染。

下載原始檔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