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3日 星期二

植樹時節話植樹

植樹時節話植樹
新華網河北頻道 ( 2007-03-12 10:20:13 )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在又一個“3·12”植樹節到來之際,面對日益堪憂的人類生存環境,我們應當以理性和負責的態度,全面審視生態系統面臨的嚴重問題,深刻認識樹木和森林在維護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的關鍵作用,迅速行動起來,投身到植樹造林、綠化國土的偉大事業中來。

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重要物質基礎。森林以其兼具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屬性和巨大生物生產能力而成為陸地上最為重要的生態系統。它不僅提供豐富的物質產品,而且發揮強大的生態效益,維持生態平衡,構成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支撐。森林作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在諸多方面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環境,關乎人的生命和健康。

地球為什么變得越來越熱

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當前人類面臨的重大生態問題。導致這一問題的罪魁禍首就是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就會使地球溫室效應增強,導致氣候變暖。而二氧化碳恰是植物生長最重要的營養物質,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變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按植物學術語講,就是發揮固碳作用。

在所有綠色植物中,樹木因其枝葉量大、生命周期長而使光合作用最強,固碳效果最大。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中一天就可吸收1噸二氧化碳。有關資料顯示,森林面積雖然只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3,但在森林植被區,被固化於植物根系、枝幹、葉片等中的碳儲量卻占地球總碳儲量的4/5。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類一方面大量使用燃料,如冶煉、燒制、機器發動機運轉等燃燒過程中,消耗了大量氧氣,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另一方面過度砍伐森林,減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導致氣候逐年變暖,繼而引發了降水分佈異常、兩極冰蓋融化、高山雪線上移、海平面上升、自然災害頻發、諸多動植物物種消亡等,直接危及人類生存。

氧氣從何而來

要知道,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燒所消耗的氧氣量平均為每秒鐘1萬噸,以這樣的速度來計算,大氣中全部的氧氣3000年左右就會消耗完。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根本原因是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源源不斷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製造氧氣和碳水化合物。據科學家測定,1公頃森林每天可以釋放750千克氧氣,可以同時滿足1000人的需要。

連結原始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