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用務實的態度處理水資源不足問題

用務實的態度處理水資源不足問題

「世界水資源日」到來,聯合國今年以「解決缺水問題」為活動主題,呼籲地球村中居民,重視水資源呈現了缺乏的現象,要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但是3月22日水資源日過了,從連日各地反應的冷漠,看不出人類社會對於如此嚴重問題有何對策。聯合國相關機構、國際非政府組織、舉世有心人等所做的努力,並沒有發生應得到的結果。更令人著急的是,新近表面化的「全球暖化」,竟和缺水有密切連動關係,暖化程度升高,缺水現象嚴重。不斷出現的缺水警示,各地政府和居民,應該有立刻從自己做起的決心,做處理缺水的原則,實在不宜再觀望等待。

「世界自然基金會」於水資源日前夕發表的報告指出,未來數十年,地球各地汙染、興建水庫、氣候變遷等因素,可能毀掉一些世上最重要的河流,造成嚴重的水荒,並使一些淡水物種滅絕,人類無可避免將變為「環境難民」。更加讓亞洲地區居民掛慮的是,前述調查報告特別提到了全球10大瀕臨危機的河流流域,亞洲就占5條之多。我們所甚熟悉的長江、湄公河、薩爾溫江、恆河、印度河都在榜上,其中湄公河就流過中南半島5國。若有1天自然基金會報告成真,東盟國家缺水的程度將會比其他區域還嚴重,真是非同小可。

國際機構的調查報告,還沒有受到廣泛重視,主要原因之1是報告所陳述現象,和日常生活似乎還有1段距離,各地居民還沒有切身之痛。實際上這種念頭是錯誤的,人類健忘和得過且過的觀念,以及各地政府缺乏前瞻性眼光和錯列施政優先順序,將缺水的焦點整個模糊掉了。缺水現象出現時,政府和民間都會手忙腳亂,失去了解決問題的重點,到事情過了,把問題置諸一旁;到下1次缺水現象出現,才又把舊劇本重演,問題的嚴重性卻因而相對加深,所以把缺水問題全歸諸於外界因素,是不負責任的。 2005年3月間,東南亞地區曾遭逢到10餘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泰、越、柬、寮、印尼都受到了影響,農作歉收,引發大規模飢荒的疑慮,貧民激增,十萬火急盼望國際伸出援手。當時各方所承受的壓力都使人透不過氣來,泰國76府中竟有63府受到衝擊,搞亂了920萬人的生活秩序,還出動了17架飛機進行人造雨作業。好不容易度過難關,紓解困窘,各地居民終得緩步恢復生活常態,從無可用之水的恐慌中脫出。

但是,健忘的劣根性很快就遮蓋了缺水時的驚慌,只要能夠維持,政府和民間就不再想到預防苦旱的作為,這才是缺水的根源。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全球10大河瀕危;另科學家預測全球暖化造成缺水,造成2080年時全球會有11億到32億人無水可用,想必有所憑據,並非危言聳聽。相信許多機構、許多生態學先驅對這種研究報告都忐忑不安,近年氣候多異變、旱澇失衡,也為人類終必缺水提供佐證。但是,「解決缺水問題」不應只是說,不採行動;沒有實際作為,缺水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如果從建立珍惜水資源觀念啟步,以一般人都可以踐履的辦法,極可能將困擾不堪的問題解決。

一般說來,許多地方可用的水並不充足,應該從推廣節水教育做起。南洋地區雨季多水時,果能讓大家了解並協助如何有效收集雨水,並予再生利用,相信可補足1年不足的水量。各地的環境並不相同,做法當然也不一樣,但是有了珍惜水資源和再生利用水資源的觀念和行動,以人力平衡旱澇,雖難免遇到困難,但相信也能就地解決若干問題,緩和部分缺水的壓力。方方面面有缺水的憂慮,但似乎說得多、做得少,若1方面奔走呼號,1方面推動節水,並再利用水,是解決的辦法之1。

連結原始網頁

沒有留言: